鋁鎂合金材料應用上的處理程序 |
發布時間: 2012-06-26 09:12:17 查看 2793 次 |
鋁鎂合金材料應用上的處理程序
鎂合金材料有其上述優異的特性,符合新一代對環境保護、永續經營的條件,是取代鋼鋁材的最佳選擇。但由於鎂金屬化學活性大,極易產生電化腐蝕,因此在冶煉、製造上需特別注意,在防蝕處理上也較其他金屬來得困難。因此,為了使鎂合金材料之應用更加廣泛,對於鎂合金材料之腐蝕機制、防蝕機制、表面處理技術及工件防蝕設計,須有更多的處理程序。鋁材整平光亮技術
一、前言:鋁合金陽極氧化前處理工藝是決定產品外觀質量的重要環節,型材機械紋的去除、起砂、亞光、增光等多種質量要求均由前處理工藝決定。 傳統的前處理工藝分為三種: (1)、堿蝕工藝:由除油→水洗→堿蝕→水洗→水洗→出光→水洗→水洗→氧化組成,即型材經除油后,在堿蝕槽中經堿蝕處理去除機械紋和自然氧化膜、起砂,然后經出光槽除去表面黑灰,即可進行陽極氧化。該工藝的核心工序是堿蝕,型材的表面平整度、起砂的好壞等均由該工序決定。為了達到整平機械紋的目的,一般需堿蝕12-15分鐘,鋁耗達40-50Kg/T,堿耗達50Kg/T。如此高的鋁耗,既浪費資源,又帶來嚴重的環保問題,增加廢水處理成本。該工藝已采用了100多年,全球大部分鋁材廠沿用至今,直到近兩年,才由酸蝕逐漸取代。 (2)、酸蝕工藝:由除油→水洗→酸蝕→水洗→水洗→堿蝕→水洗→水洗→出光→水洗→水洗→氧化組成。型材經除油后先酸蝕,后堿蝕,出光,完成前處理。該工藝的核心工序是酸蝕,去機械紋、起砂等均由酸蝕決定。不同于堿蝕,酸蝕的最大優點是去機械紋能力強、起砂快、鋁耗低,一般3-5分鐘即可完成,鋁耗幾乎是堿蝕的1/8-1/6。從工作效率和節約資源的角度看,酸蝕無疑是堿蝕工藝的一大進步。然而,酸蝕的環保問題更加突出:酸槽的有毒氣體HF的逸出及水洗槽Fˉ的污染。氟化物一般都有劇毒,處理更加困難。另外,酸蝕處理后,型材外觀發黑發暗,盡管不得已延續了堿蝕和出光,可增亮一些,但仍然很暗,既增加了工序,又損失了光澤,這些問題至今還沒有有效的解決方案。 (3)、拋光工藝:由除油→水洗→拋光→水洗→水洗→氧化組成,型材經除油后即放入拋光槽,經2-5分鐘拋光后,可形成鏡面,水洗后可直接氧化。該工藝的核心工序是拋光,去紋、鏡面都在拋光槽完成。拋光具有鋁耗低、型材光亮的優點,但拋光槽的NOx的逸出,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及操作工的身體傷害,同時,昂貴的化工原料成本等因素也制約了該工藝的推廣。通觀上述三種工藝,雖各有特點,但缺點也比較突出,如堿蝕鋁耗高、堿渣多、工效低;酸蝕氟化物污染、型材發暗;拋光污染嚴重,成本過高等等。這些工藝要么污染了環境,要么浪費了鋁資源,要么降低了鋁材表面質量,亟待進行工藝改進。 |
【返回】 【打印】【頂部】 【關閉】 |